国产82式130毫米火箭炮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款中口径多管火箭炮系统,主要用于陆军战术级火力压制。
以下是其核心信息整理: 一、研制背景与技术改进 82式是63式130毫米火箭炮的改进型,于1982年设计定型。63式作为中国第一代轮式自行火箭炮,在1963年列装后暴露出火力密度不足、机动性有限等问题。82式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全面升级:
底盘优化:采用EQ240型6×6越野卡车底盘替代原NJ230底盘,载重能力提升至4吨,驾驶室改为双排座位,可搭载8名乘员,越野性能显著增强。
火力系统革新:定向管数量从19管增至30管,采用旋压薄壁管技术,减轻重量的同时保持结构强度,单次齐射可倾泻30发130毫米火箭弹,火力密度提升58%。
发射稳定性提升:回转盘改为无立轴滚道式,高低机由蜗杆式改为齿弧式,并采用气动板簧固定器替代千斤顶支撑,减少射击时的车体震动,缩短战斗准备时间。
二、技术参数与性能特点 基本参数: 口径:130毫米 战斗全重:7.5吨 定向器长度:1.05米 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170° 最大射程:10.2公里(杀伤爆破弹),后期增程弹可达15公里。
火力效能: 5分钟内可连续发射60发火箭弹,齐射时间约14.5-17.4秒,覆盖面积相当于一个榴弹炮营。
配用杀伤爆破火箭弹(全重32公斤),杀伤半径约15米,可有效压制集群目标和轻型装甲车辆。
机动性:公路时速可达60公里,越野时速30公里,具备快速部署和“打了就跑”的战术能力。
三、装备与实战表现 82式作为师级炮兵团的核心装备,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投入使用,凭借密集火力对敌方炮兵阵地、后勤设施等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获得“地毯式歼灭”的实战评价。其高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尤其适合山地丛林作战,成为当时战役级火力支援的关键力量。
四、后续发展与退役 随着中国火箭炮技术的进步,82式逐步被更先进的型号取代: 替代型号:81式122毫米火箭炮(射程20-40公里)和PHL-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射程70-150公里)在射程、精度和模块化程度上更具优势。
退役与转型:20世纪末,82式全面退出现役,部分装备作为训练器材保留,或捐赠给军事主题公园(如湖北英山县方家咀乡千斤坪村红四军旧址)。其技术经验为PHL-191等新型模块化火箭炮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五、与81式122毫米火箭炮的对比 型号82式130毫米火箭炮81式122毫米火箭炮 口径130毫米122毫米 射程10.2公里(基础弹)20-40公里(改进型) 火力密度30管,齐射时间14-17秒40管,齐射时间18-22秒 定位师级支援,侧重威力旅级支援,侧重射程与精度
后续发展未发展外贸型号衍生出11式模块化火箭炮
82式130毫米火箭炮作为中国火箭炮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体现了从“火力覆盖”向“精确压制”转型的早期探索。尽管其射程和精度在现代战争中已显不足,但其设计理念(如模块化、低成本)对后续型号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炮兵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网眼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