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年元旦的朝鲜半岛,寒风如刀。志愿军第 66 军 197 师 590 团尖刀营副营长王有根,攥着团长的命令在雪地里疾行。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摆在面前:率领一连从高秀岭直插华岳里,摧毁韩军一个联队部和榴弹炮营。这意味着,他们要用远逊于敌人的兵力,去对抗 1000 余名装备精良、工事坚固的韩军,而且,他们对地形和敌方布置一无所知。
“要插得猛,跑得快!慢了,敌人就会坐上汽车跑掉。” 团长的话在王有根耳边回响。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敌人逃脱。尽管任务风险极大,王有根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一连迅速出发,像一把尖刀,向着华岳里挺进。
行进至石碛岭,侦察员带来的消息让气氛瞬间紧张 —— 敌人计划天黑后撤退。王有根明白,时间更加紧迫了。韩军对志愿军的畏惧是人尽皆知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都曾说过韩军几乎将志愿军视作不可战胜的天兵,但此刻,王有根和战士们没时间想这些,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追上敌人。“加速前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王有根下令,全连官兵脚下的步伐更快了。
展开剩余66%到了石碛里,副连长王芝荣报告前方有敌军踪迹。王有根悄悄查看,只见一群敌兵正围着火堆取暖,毫无防备。他当机立断,命令一排和三排迅速冲锋。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很快溃败。但王有根没有丝毫停留,他知道真正的目标在华岳里,带领队伍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进。
远远地,华岳里火光冲天,天空都被染红了。王有根心里一紧,敌人正在焚烧房屋,显然是要撤离。他立刻赶到王芝荣身边,命令三排尽快到华岳里附近的村庄做好战斗准备。三排官兵们在王有根的催促下,拼尽全力奔跑,棉衣被汗水浸透,终于赶到了华岳里。可侦察员的报告却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村里空无一人。
王有根又惊又急,带着通讯员进入村子查看。地面上散落着破碎的电线,还有堆积如山的炮弹,公路上还有明显的汽车轮胎印记。“敌人跑了?” 他喃喃自语,但很快便握紧了拳头,“追!顺着公路追!”
就在王有根快速前行时,一股刺鼻的汽油味扑面而来。他精神一振,大声对跟上来的王芝荣喊道:“你闻到没,是汽油味!” 王芝荣嗅了嗅,也确认了。“敌人跑不远,我们还来得及!” 王有根兴奋地告诉战士们。队伍继续拼命向前,进入一条山谷,跑了差不多一公里,终于听到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是汽车,快追!” 战士们欢呼起来,脚下的速度更快了。
王有根知道,敌人汽车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志愿军的迫击炮。他迅速命令迫击炮排设立火力点,对敌人的车辆进行拦阻射击。短短两分钟,炮弹就落在了敌车前方,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敌人的车灯瞬间熄灭,所有车辆都停了下来。但敌人并未就此罢休,汽车发动机还在轰鸣,显然想趁着黑暗继续逃窜。
“再来几个排子炮!” 王有根再次下令。一连继续冲击,跑了半公里后,终于在公路上发现了一长串停放的敌车。战士们迅速进入战斗队形,不仅缴获了大量汽车、枪支和弹药,还发现了被遗弃的韩军家属和孩子。
就在这时,王有根看到一辆吉普车上的敌军军官仓皇逃跑。没等其他战士追捕,一名战士果断开枪,将其击毙。王有根意识到,还有敌人逃上了山,藏匿了起来。他立刻命令王芝荣带领队伍上山搜索。果然,在一个小山包上发现了上百名敌军士兵。王有根指挥重机枪和迫击炮排进行火力压制,战士们发起猛攻,最终俘获了 200 多名敌军士兵。同时,敌人拖着榴弹炮的卡车也被志愿军的炮火彻底封锁。
这场战斗,王有根和他的一连共俘敌 609 人,缴获汽车 4 辆,大炮 22 门,枪支 408 支。这一辉煌战绩,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的全线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王有根和一连的战士们成为了战场上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用果敢和勇猛,在元旦这天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书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精彩一笔。
发布于:河北省网眼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